艺术与传媒学院
艺术与传媒学院是全省同类院校中较早开办艺术类专业的院校,现开设视觉传达设计、广播电视编导、环境设计等三个艺术类专业,智能交互设计一个工科专业。其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校级首批重点特色专业,先后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立项4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项;环境设计专业是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室内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中国事业人才基石培养计划-产教融合战略合作单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校级试点改革专业。
创新融合育人模式。学院坚持专业特色和课程体系高度融合的特色育人模式,通过融课程、融体系、融资源的“三融”改革创新,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生命力和活力。建设形成多功能演播厅、数字媒体实验室、模型实验室、影像制作实验室等实训场所,华侨城、唐城影视城、横店影视城、丽江古城等实践教学基地以及汉江创新创业产业园等实习就业基地,构建“三融理念”,打出“产、学、练、用、就”为一体的育人特色。
突出实践育人教学特色。采用“双轨制”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专业性或技术性强的课程,聘请社会生产实践一线的高级技师与学科方向资深教师“双轨制”授课,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机结合。
专业师资队伍力量雄厚。我院青年教师均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高级职称、博士比例达45%。现有校级科研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一流课程及优秀课程10余门,教师作品多次入选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各类学术展览。
二、专业介绍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专业涉及平面设计、数字媒体设计、交互设计等多个领域,旨在通过跨学科交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备坚实的艺术设计学科基础理论和较高的审美素养;具备扎实的广告设计、影像媒体设计、品牌形象设计、UI及智能交互设计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平面广告、影像媒体、品牌策划及数字产品交互等领域从事设计、制作、策划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掌握艺术学学科基础知识及现代平面设计专业知识,具备平面广告设计、新媒体设计、品牌形象设计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平面广告、影像媒体、品牌形象及商业宣传等领域从事设计、制作、策划工作的应用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前景:能在博物馆、展览馆、设计传播机构、网络媒体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创意、设计、研发、管理、制作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胜任品牌设计、IP研发、平面设计、交互设计、影视媒体设计等工作岗位的能力。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属于艺术学学科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广播电视学专业,它是在广播电视学专业办学3年基础上设立并成长起来的。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形成了媒介前沿理论教学和市场项目实践并重的教学特色,拥有数个实践教学基地和多功能演播厅、摄影棚等实验教学平台。目前,专业师资力量充实,具备完善的专业实习基地和实验条件。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在国家级、省市级学科竞赛中均有获奖,毕业去向率95%,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国际传播视野、审美判断和创新意识;掌握广播电视艺术的基本理论、思维方法、传播手段等专业知识,能适应当前人工智能发展时代下的编导行业变革,具备扎实的采写、导播、拍摄、剪辑、运营等专业技能,能够在政府宣传部门、新媒体等领域从事编导、策划、宣传运营、拍摄、后期制作等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前景:能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媒体融合环境下的媒体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文案编辑、节目编导、创意策划、网络运营、摄影摄像、后期制作、宣传等方面工作,具有胜任编导、导演、制片人、宣传运营主管等工作岗位的能力。
(三)环境设计专业
环境设计专业是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室内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中国事业人才基石培养计划-产教融合战略合作单位。现有家具制作实验室、数字营造实验室、仿真植物景观实训室、艺术专业展厅。现有高级职称教师7人,教学科研获批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项,市厅级及以上科学研究项目10余项,获批有校级科研团队1项,校级教学团队1项,校级一流课程1门,各类学术专著10余部,学术论文30余篇。毕业设计等各类教学成果多次被光明网、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学生考取研究生人数达10余人,学生近两年就业率在96.44%。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环境设计基础,开设有室内设计、家具设计、软装设计等核心课程,以及景观设计等选修课程。通过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使学生具备环境设计方案的构思、规划、设计、实施及管理能力;鼓励学生通过项目合作、设计竞赛等方式,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解决环境设计问题的能力;引进行业专家、知名设计机构和建筑企业,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就业前景:能在室内装饰、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等领域从事室内装饰、环境施工与管理、园林景观设计、模型制作、工程造价预算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胜任软装设计、家具设计、园林设计等工作岗位的能力。
(四)智能交互设计专业
智能交互设计专业立足“新工科”的培养理念,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和产业变革,将设计创意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有机融合,核心解决信息物理系统(智能体)与人、环境、社会的智能交互与人机(环境)协作共融问题,涵盖了AI、VR、智能软件、硬件系统,包括了数字媒体、用户体验、服务设计、产品设计,是一个跨越设计、商业、心理、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学科。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所需技能和素养的专门设计人才,掌握技术、艺术、人文交叉融合的多学科知识理念、掌握交互软硬件和AR/VR/XR等世界前沿技术理念,以及数据结构,信息架构、工业设计、用户体验、视觉设计、人机互动等各种学科理论知识、熟练应用各类交互传感硬件、互动装置和多模态互动系统。
培养目标: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所需技能和素养的专门设计人才,掌握技术、艺术、人文交叉融合的多学科知识理念、掌握交互软硬件和AR/VR/XR等世界前沿技术理念,以及数据结构,信息架构、工业设计、用户体验、视觉设计、人机互动等各种学科理论知识、熟练应用各类交互传感硬件、互动装置和多模态互动系统。
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具有十分广泛的就业岗位,可以在互联网、制造业、农业、医疗、通信、文化教育以及服务业从事智能系统、智能服务、智能产品的用户体验、人机交互和终端产品创新的开发研究,具体包括:交互设计、用户研究、产品策划、前端开发、大数据分析预测、服务设计等。
三、专业建设特色和亮点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办学特色
1.坚持产教融合,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
本专业积极拓展校企合作渠道,强化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产教融合,与襄阳唐城影视基地、横店影视基地等知名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协议,与凤凰数媒(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数字产业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教学、师资培训与交流、实习实践、产学项目合作、联合科研、学生就业等多方面开展合作。确保专业学生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技能,成为适应行业发展的技术扎实,实践动手能力过硬,创新能力突出的应用型编导人才。
2.坚持以赛促学,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获奖
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以赛促评、以赛促管”的原则,组织学生参加“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与设计作品展、湖北大学生新闻传播教学创新实践技能竞赛、NCDA全国高校数字艺术大赛、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等专业权威大赛。抓好落实校内竞赛选拔,在专业内部广泛开设专业赛事特色班,以学生团队为中心,优化分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和指导、检查竞赛进程、进行阶段小结,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共获得国家级、省级一等奖20余项、二等奖30余项、三等奖50余项。
3.坚持“实战”教学,开展项目教学,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尤其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设置实践课时和实训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依托校内的多媒体演播厅、摄影棚、校园电视台等设备设施,强化摄、录、编、剪一体化技能实践实训;通过与湖北鲸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本地企业开展合作,引导学生参与项目制作,在实践中成为能够从事多媒体融合环境下的全媒体人才。
(二)环境设计专业办学特色
1.坚持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培育设计思维与实践能力兼具的设计师
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积极推行“以实践促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走出教室,深入实际项目,通过实地考察、设计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我配备了专业齐全的工作室和实验室,如家具制作实验室、数字营造实验室等,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此外,与众多设计机构和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实践机会。
2.注重跨学科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环境设计涉及建筑学、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鼓励学生打破学科壁垒,进行跨学科学习和研究。通过与园林景观、城市规划等专业的交叉融合,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环境设计的各个方面,从而在设计实践中更好地把握整体和细节。
同时,注重引入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如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提高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3.强调设计伦理与责任,培养社会责任感强的设计师
在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始终强调设计师的社会责任,要求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以设计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为此,毕业设计中多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主题,如以襄阳为背景的老旧社区改造、口袋公园设计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设计与社会的关系。
此外,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项目的设计,如旧城改造、乡村建设等,在实践中感受设计的社会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
4.推行个性化教育,培养具有独特设计风格的设计师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个性化学习。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在设计实践中勇于尝试和创新。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环境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毕业生不仅在专业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还具备了良好的跨学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各类设计机构、企业和社会公益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推动环境设计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办学特色
视传专业拥有一支省级一流课程主讲教师领衔的教学与科研团队。现有教师15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作为校级重点学科平台,构建了品牌设计、数字媒体设计、智能交互设计三大动态互补的特色专业方向,逐步形成了“1+1+1 ”的办学架构,“一专多用,跨界融合”的创新应用型、高素质设计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多年来,该专业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市厅级项目15项,省级教研项目1项,省级优秀学士论文3篇,校级重点专业1个、校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科研团队1个,先后共发表了教改论文16余篇,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30余部。带领学生参加的国家级比赛如: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湖北大学生新闻传播教育创新实践技能竞赛、米兰高校设计展、NCDA高校数字等, 获得奖项125项。
(四)智能交互设计专业办学特色
数字化智能时代下我校的智能交互设计计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所需技能和素质的专业设计人才,注重国际视野与本土特色文化的结合,培养学生具备国际化的设计理念和视野,同时挖掘本土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打造具有本土影响力的文化创意特色专业。
专业始终致力于与企业积极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先后与湖北灵造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德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软国际集团、光辉城市和空间技术、凤凰数媒(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校外实践基地共同培养行业所需要的应用型设计专门人才。